889.7亿元12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背后 青岛迎来更
山东新旧动能转换
2018年,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,山东部署新旧动能转换“一年全面起势、三年初见成效、五年取得突破、十年塑成优势”的时间表。2022年作为“五年取得突破”的紧要关口,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“五年取得突破”的决战决胜之年。
推动“四新”经济崛起
青岛作为山东经济发展龙头,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纵深突破的排头兵。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率先突破的过程中,加快发展“四新”经济(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),是青岛塑强经济实力、激发经济活力的确定方向。
新的一年,青岛已然在谋定快动。1月10日,青岛发布2022年市级重点项目清单,以“一号文件”勾勒新一年城市的项目推进图谱,描绘城市的产业升级蓝图。占比过半的“四新”经济项目,是这份清单的突出亮点之一。238个“四新”经济项目总投资4155.06亿元,个数和投资占比分别为57.2%、44.8%。其中,高端装备产业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数量列前三位。
这股“开局就是决战、起步就是冲刺”的势头在2022年更加昂扬。2月8日,包括潍柴(青岛)海洋装备制造中心在内、总投资889.7亿元的125个重点项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集中开工。
部分项目介绍:
“
1
潍柴(青岛)海洋装备制造中心项目
由潍柴集团投资建设,建设完成后将具备行业一流的专业海洋装备研发、建造及相关应用技术的开发能力,形成设计研发、建造维修、展示体验、新兴消费产业和融合示范“五位一体”的综合产业基地。据了解,项目从签约落户到开工,仅用了不到40天。
项目一期规划面积约7.1万平方米,主要包括生产厂房及辅楼、舾装及交付中心、设计研发中心及配套设施等,计划年内完成建设、实现试生产;二期规划面积约4.4万平方米,主要包括生产综合楼、主题商务中心、体验中心等,计划2025年完成建设,投入运营。
“
2
上海寰宇乾堃航天装备项目
主要建设航天推进剂贮箱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,投产后年可研发生产火箭低温推进剂贮箱40只。
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涉及智能制造、总部经济、海洋生物、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,涵盖新区9条重点产业链,契合了省十强产业发展方向。这是青岛奋力实现全市一季度“开门稳”“开门红”的一个缩影。依托这些投资规模大、带动作用强的项目,青岛的发展动能将进一步释放。
产业集群做足实力
无论是传统动能的转型升级,还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,都不可能由某一家或几家企业来实现;推动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,才能塑造起城市竞争新优势。
在青岛,汽车产业链的增长幅度,正在重现当年家电产业的辉煌战绩,产值目前已经突破千亿,基本形成即墨、莱西和西海岸三个主要集聚区。这其中,产业的集群发展是突出特征。
比如青岛(即墨)汽车产业新城,从8.3平方公里的汽车及零部件功能区起步,如今已跨入千亿级,聚集了一汽解放、一汽大众、一汽新能源轻卡、奇瑞4个整车企业项目和400多个汽车零部件企业,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、全省12个“十四五”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支撑项目、全省25个特色产业集群。
前不久,山东省新旧动能办下发第三批省“十强”产业“雁阵形”集群名单,青岛软件信息服务产业集群、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集群、大沽河沿岸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、创业投资产业集群等4个集群成功入选。此前,青岛已有智能家电先进制造业集群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等10个集群入选。青岛的智能家电集群、轨道交通装备集群还入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。
根据《青岛市“十四五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》,青岛将全力打造现代海洋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智能家电、轨道交通装备、新能源汽车五个一流产业集群,改造提升装备制造、高端化工、食品饮料、纺织服装等四个传统优势产业,培育壮大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航空航天等三个新兴产业。
新时期、新发展、新征程
重任在肩,机遇在前。上合示范区、青岛自贸片区、青岛RCEP等肩负着打造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新平台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国之重任。与此同时,这些重大平台也将为青岛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助推青岛更好地融入、服务国家战略。
青岛所在的环渤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、资源优势、经济优势,2022金诺机床展立足青岛,聚焦未来工业,倾力展现智能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创新技术及产品的有效融合,助力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。2022金诺机床展旗下2场重磅展会将会在2022年亮相青岛!
2022.3.25-28
CAIE2022第二届青岛·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
CAIE2022第二届青岛·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,将于2022年3月25-28日,在青岛· 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(青岛高新区火炬路326号)全新启航!展会同期举办第20届青岛国际金属加工设备展览会、CDIE2022青岛·中国国际压铸铸造工业展览会。
✦✦
现场将展示众多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智造技术亮点,探讨智能制造以及通过技术创新、加工工艺创新、结构用材创新等实现的绿色制造技术和产品。
我们将携手制造业同行,助力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链,构建未来竞争的新优势,共同推进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,促进智能制造与产业深度融合,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。